形兵列阵技能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形兵列阵技能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率土之滨 大魏骑的特点是高爆发、高输出,以夏侯渊、荀彧为代表,但却并不是很稳定。在这里,我想通过测试,来检验一下魏骑的战法搭配及其变种搭配的实战效果。
搭配推荐一:
魏骑常见的前锋有曹操、大郭嘉、汉吕布,三者各有特点,基本战法配置如下:
夏侯渊 一骑当千+万箭齐发
荀彧 焰焚箕轸+浑水摸鱼
曹操/大郭嘉/汉吕布 战必断金+锋矢
接下来,我就对这三种不同的前锋选择进行逐个分析:
1、曹操作为游戏中防御最高的武将,生存能力显而易见,且降低敌方全属性的效果,也变相提升了我方的生存和输出能力,是非常强力的前锋武将,能为后排输出提供不错的保障。
不过若前锋选择曹操,那队伍的控制与续航能力会略逊一筹。所以,最好在队伍技能搭配的时候补上例如浑水摸鱼、落雷、擅兵不寡等战法。
2、大郭嘉的优势就是增加了队伍的控制能力,35%的瞬发控制战法奇佐鬼谋,能覆盖敌方两人,控制效果并不会因为前锋的战损受到影响。同时增加友军谋略的效果,可以提升荀彧的输出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郭嘉是谋略型武将,虽然拥有1.79的防御属性成长,但是站在前锋位置会受到比较多的普攻伤害,惧怕菜刀队。并且由于其战法是主动战法,释放存在几率,所以前锋大郭嘉需要搭配战必断金来保证生存。
3、汉吕布同样可以提升队伍的控制能力,35%的瞬发控制战法金吾飞将,产生的混乱效果能持续两回合,是很强力的单体控制。
并且其战法附带单体伤害,再搭配上汉吕布的高攻击力,还能打出不俗的伤害。汉吕布本身的速度属性成长非常优秀,搭配锋矢可以获得高额的加成,进一步提升队伍的输出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汉吕布谋略属性较低,惧怕策略伤害,面对法师优势不大。
测试一:三种前锋搭配的实际效果
测试方法:保持队伍战法搭配基本不变,在相同情况下仅替换前锋武将,并与其他队伍(大菜刀、蜀之智、荀法关、大都督、蜀步)进行实战,计算胜率及损失伤害比。
1、曹操做前锋是标准的魏骑搭配,从S1赛季就可以搭配使用,很有潜力,可按照推荐一的建议,选择优秀的战法进行搭配。对阵其他队伍胜率25%,损失伤害比1:1.09,高爆发低控制的搭配特点,使得魏骑杀伤高的同时,损失也比较高。
2、汉吕布做前锋加强了队伍的控制效果,整体胜率达到40%,平均每场输出20457,损失伤害比1:1.06,与曹操基本持平。由于队伍战法搭配主动技能过多,在面对反计之策、樊渊泅囚的控制效果时,会处于下风。
对阵大菜刀时,胜率较高,损失伤害比1:2.4,主要是因为战必断金、万箭齐发和弓骑兵行踪难测的效果,对菜刀有很好的克制作用。
3、大郭嘉做前锋,控制能力效果提升更加明显,整体胜率也达到40%。这些控制效果在创造输出环境的同时,降低了队伍战损,损失伤害比1:1.34。实际对战中,有大胜也有大败。通过效果对比可以看出,大郭嘉跟战必断金的契合度更高。
测试二:汉吕布佩戴战必断金+锋矢,还是佩戴反计之策+锋矢?
针对汉吕布前锋搭配进行优化,汉吕布的前锋搭配对阵其他队伍时,整体胜率还是略占优势的。不过由于汉吕布谋略低,若想进一步增加队伍胜率,可以选择搭配反计之策保证前三回合生存,以提升队伍的实战能力。采用相同的测试方法,仅更换汉吕布的技能,测试结果如下:
1、汉吕布搭配反计之策后,实战效果提升非常明显,胜率有45%,平均每场输出2.4W,同时也很好控制了战损,损失伤害比1:1.48。
2、对阵其他队伍时,基本不落下风,没有特别惧怕的队伍组合。对比之前的实战效果,汉吕布做前锋跟反计之策的契合度会更高。
测试三:夏侯渊第二个技能栏佩戴万箭齐发、汜水关、雄兵破敌、折戟强攻哪种更好?
针对夏侯渊输出位置的测试,选取最优输出配置。一骑当千搭配不变,仅调整第二个战法的搭配。采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计算队伍损失伤害比、武将输出及输出稳定性,测试结果如下:
1、损失伤害比
夏侯渊佩戴一骑当千+万箭齐发的损失伤害比高达1:1.48,而带折戟强攻的损失伤害比也达到1:1.35,都是很不错的搭配效果,胜率也基本一样,在40%-45%之间。
2、武将输出
在输出方面,夏侯渊佩戴一骑当千+折戟强攻的输出最高,平均每场战斗杀伤15000,万箭齐发次之,也达到了14000的伤害。
3、输出稳定性
可以使用数学统计学中的标准差公式计算,标准差越小,代表这组数据越稳定;标准差越大,代表这组数据越不稳定。
一骑当千+折戟强攻的标准差=3960,稳定性最高,其他三个战法都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综上所述,夏侯渊佩戴一骑当千+万箭齐发和佩戴一骑当千+折戟强攻都是非常不错的搭配。对比多方面效果,一骑当千+折戟强攻会略胜一筹。
所以推荐以汉吕布为前锋的魏骑战法搭配如下:
夏侯渊 一骑当千+折戟强攻
荀彧 焰焚箕轸+浑水摸鱼
汉吕布 反计之策+锋矢
以上队伍搭配思路由原30区尊提供,在此感谢。
搭配推荐二:
在征服赛季,荀彧作为魏国核心常常会搭配法正和蜀关羽,在这样情况下,魏骑中军可以使用汉吕布代替荀彧,搭配一队高爆发的物理战法骑兵队,战法配置如下:
夏侯渊 人中吕布+万箭齐发
汉吕布 锋矢+雄兵破敌
曹操 一夫当关+白刃
测试方法:根据上述推荐搭配,并与其他队伍(大菜刀、蜀之智、荀法关、大都督、蜀步)进行实战,计算胜率及损失伤害比。
1、本队整体胜率30%,每场平均输出19000,损失伤害比1:0.9;
2、队伍输出多为主动战法,易被犹豫状态克制,且夏侯渊和汉吕布谋略属性都不高,比较害怕高爆发的策略攻击伤害。
根据高爆发的物理战法骑兵队这样的搭配思路,建议将搭配调整为:
夏侯渊 一骑当千+折戟强攻
汉吕布 锋矢+人中吕布
曹操 一夫当关+擅兵不寡
经过搭配一的测试,我们已经了解到夏侯渊佩戴一骑当千+折戟强攻的综合效果较好,这样一来就可以将人中吕布给汉吕布学习,触发战法的追加效果。
而前锋曹操可转重骑兵配合一夫当关的前两回合援护效果,再搭配擅兵不寡以增加续航能力。
采用相同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如下:
1、调整搭配后,胜率提升到50%,输出稳定,平均每场22000。而且减少了战损,损失伤害比1:1.32,达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2、多主动战法、低谋略属性,依然是这队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过对阵大菜刀时,胜率很高,损失伤害比达到1:2.20,所以可以选择性地针对大菜刀队伍进行克制。
以上队伍搭配思路由某大神匿名提供,在此感谢。
搭配推荐三:
在上述几种搭配的测试中,我们看到了汉吕布的潜力。而推荐三的这队搭配,是类似于@光焰万丈复合型控制队伍搭配思路的变种,战法配置如下:
汉吕布 万箭齐发+形兵列阵
孙权 措手不及+落雷
甘宁 奇正之势+斩铁
由于复合型控制队伍需要用到形兵之极,在形兵之极被占用的情况下,我们这里使用形兵列阵来代替。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形兵列阵的队伍又能否保持同样的队伍强度呢?
测试方法:根据推荐三的搭配,组建形兵列阵的复合型控制队伍,并与其他队伍(大菜刀、蜀之智、荀法关、大都督、蜀步)进行实战,计算胜率及损失伤害比。
1、对阵其他队伍平局居多,平均每场输出杀伤15000,且队伍的防御方面主要依靠九锡黄龙的规避效果,战损不好控制,损失伤害比1:0.82。
2、形兵列阵大营增加攻击距离的效果对于汉吕布来说,作用不大。而中军虽然给孙权增加了先手效果,但是稳定性依然不够。前锋减伤效果不明显,没有续航技能配合,前锋战损较大。
3、队伍搭配不需要占用太多五星战法,甚至万箭齐发也可以用箭岚代替。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支复合型控制队伍不失为一队高性价比的搭配,大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搭配。
这支复合型控制变种队伍的搭配思路由原412区诗丶远方提供,在此感谢。
率土之滨孙权队规避战法分析
率土之滨孙权怎么样?孙权得到了加强,这让很多玩家都无法忽视,下面就来看看率土之滨孙权队的前景分析。
一、率土一直以来的强化暗线脉络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最稳妥的输出一般都放在了大营,而这些更新效果输出都堆在了前中锋身上,辅助将却适合大营,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定义为输出前置化。
输出前置了就更容易被控制影响,但这些武将都不会影响到大环境,直到孙权加强后,这种输出前置化就有了个保驾护航,形成了与我们依赖的大营输出类型队伍对垒形态,孙权不仅有全军俩次规避,而且能移除全军有害效果,大营输出将很多都是持续输出类,比如三个法师的妖术效果以及陆逊的火伤都极易被清除。
看懂了大环境对配队很有帮助,所以,现在组什么队伍能热门起来,必然是孙权队。
二、破规避是个急需面对的问题
大营输出队缺陷不仅是持续伤害极易清除,而且因前锋中军多带辅助控制技能导致输出技能欠缺,大营重要伤害落在规避身上,尤其一骑当千,这就是个很蛋疼的事了,这也是我说的孙权对大环境的影响,破规避势在必行。
三、吴三角的暧昧关系
这里的吴三角指都进行过加强的吴国孙权,甘宁,孙策,而这三者会有什么火花呢?
当你的队伍只有甘宁没孙权时候,而对面队伍有孙权,这时候你很可能遇到上图的结果,甘宁的一骑都被避了,因为很多大营孙权习惯带疾风迅雷,比你甘宁的先手还快,此处该哭笑不得了吧。而破规避有个选择就是得靠孙策技能三连发,毕竟规避不能覆盖,很多时候有了已存在状态,那么孙策只能走物理流带穷追疾风了。
当然破规避除了靠输出型技能,还有上图俩个移除类的索敌和了如指掌,但带这俩占坑针对技能会让整队较原配置稳定性有所下降。
三、可以出现的主流孙权队会有那些
除了组嘟嘟替换掉周瑜,陆逊二者之一和组菜刀,这俩队技能好配基本保持原样就行。
形兵吴国队:
大营甘宁的时候孙权中军需要先手,可以不上疾风迅雷。新赛季技能行兵列阵合适,甘宁可以不带折戟强攻,毕竟有+1距离,普攻会有伤害,那么新技能泄敌之谋也合适。当然前锋分险一下,打个大营减个伤也阔以,其他技能自己补位。
甘宁中军时候,大营孙权就需要疾风迅雷,也可以再带个安抚军心双保险,中军甘宁可以铁戟金戈。
张机孙权队:
孙权和张机很搭,防御体系可以续接。这个技能搭配很自由,张机孙权可以草木,绝水走输出,也可以无心安抚走防御。当然孙权人中一骑这种高配你给得起也行。
三皇队:
这个队伍一直以来诟病的是没输出,即使孙权带人中一骑也不够,这就需要前锋和中军弥补技能你们可以自选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吕蒙,孙权,吕布队:
这队适合中军始计,浑水其他自配。毕竟启用吕布就得考虑星数我建议带个泄敌之谋
孙权和关羽也很搭:
这种杂牌队不围绕形兵,但有吕蒙关羽强控增加稳定性,战场也会多起来。当然还有苦肉计队等等,组法不枚举了。
四、孙权队实力能否一线?
带起这么多配法的孙权自然是一线将了但他的组合要想一线的话,必须舍得给技能,不然最多和之前的一线队互伤,原因是孙权毕竟辅助为主,而队伍多太依赖孙权规避,脸这个问题,你懂的。二来要是想让孙权输出又很吃战法。
线式战术的演变发展
线式战术体系的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了。在此之后的几年里,军事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将军们和理论家都十分关注线式战术问题。随着刺刀的出现,线式战术可以说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但也还有一部分学者和将军们依然留恋方阵冲击战术,倡导回到冲击战术时代。1724年,法军的一位将军,曾参加过多次战役的一名老兵福拉尔建议,作战中以纵深相当于正面两倍的纵式队形实施冲击行动。他注意到,伊巴密浓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曾以重型步兵大败斯巴达的线式部署。受此影响,福拉尔坚信,以纵式队形对纵深只有3列的滑膛兵线式队形实施集中猛烈冲击,肯定能轻而易举地突破其队形。突破后,纵式队形就可一分为二,分别向两个相反方向实施卷击。因此,他还建议,在这种纵式队形最外边的一列士兵要装备短的长矛。福拉尔的理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既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但是,福拉尔还是没能说服大多数人,在实际作战中,他的纵式队形能否真的敢冒着滑膛枪火力齐射的危险前去突破对方的线式队形;当然,他的这一想法却对18世纪后期的军事理论研究一直有着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军队,在其规则中要求部队部署成纵式队形。
另一位法国元帅萨克斯,虽然不赞成采用纵式队形,却也倾向于实施冲击战术。他提出,应该让一部分部队装备长矛和盾牌。更重要的是,当萨克斯的想法实施后,他确实发现纵深较大、正面较窄的纵式队形,要比为最大限度发挥火力威力而部署成纵深浅、正面宽的线式队形,更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
主张使用滑膛枪在一定距离外进行火力作战的人,仍然不能接受纵式队形的集团冲击战术思想。于是,在军事思想界另有一派人提出重新采用轻步兵战术。传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轻步兵,无论是使用标枪、抛石器,还是弓箭,他们在作战中都是各自为战,而不是排成密集队形,这样,他们可以发挥投掷兵器的威力,对付敌人的重步兵;而避免与敌方的重步兵或重骑兵进行近距离搏斗。大多数16世纪的火绳枪兵们也采用传统轻步兵的散兵战术,当然,他们在战场上也以长矛兵方阵提供可靠的掩护。当古斯塔夫·阿道夫将所有的轻步兵都装备滑膛枪,并与长矛兵部署在一线,这样,这些滑膛枪手们就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轻步兵的战术。刺刀的出现,轻、重步兵合二为一,步兵队形又回到了以前传统重步兵的队形上去了。
但是,步兵队形的这一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训练,要求所有的步兵在战斗中都要保持线式队形实施集团作战的战术技能,使得步兵完全丢失了传统轻步兵的独立散兵战术。在战场上,步兵如果采用传统轻步兵的独立散兵战术,士兵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战场上的地形、建筑物作掩护,很好地向对方线式队形射击,却可以避免自己暴露于对方线式队形的齐射火力之下。另外,一些部队采用这种战术,还可以有效地侦察、袭击敌后勤运输队和供应基地。
随着人们对轻步兵的战场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在18世纪,步兵又进一步被区分为轻步兵和线式列阵步兵。两种步兵的区别不在于他们使用的武器有什么不一样,而在于他们的行动方式不同。这两种步兵都主要装备滑膛枪。线式列阵步兵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他们排成队形以抵挡敌方骑兵的冲击,最大限度地加快火力射击速度。轻步兵在战术上主要强调分散独立作战,称之为散兵作战。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条件隐蔽自己,以避免敌人的骑兵或线式列阵步兵的火力齐射,同时集中自己的火力打击对方的列阵步兵目标。
训练轻步兵作为散兵作战,使得轻步兵在战场特别适合担负警戒、侦察以及袭击等小规模行动。骑兵也分化出一种类似轻步兵的轻骑兵。轻骑兵一般装备马刀和手枪,专门担负一些战略性任务。而那些装备差不多,但仍保留沉重护体盔甲、骑着体形高大战马的骑兵,仍然被训练为在战场上实施冲击行动。装备轻便滑膛枪的龙骑兵,在战场上可以作为步兵使用,也主要执行一些战略性的侦察或袭击任务。
尽管技术上的进步使步兵和骑兵的射击武器和冲击武器合二为一,但是,轻步兵和轻骑兵具有较高的机动能力,轻步兵不再依赖相互制约的战斗队形,这就使得他们适合担负一些独立性的战斗功能。自此以后,轻步兵和轻骑兵区别于其他步兵和骑兵,不再是看他们身上的盔甲或者所使用的武器,而在于他们平时的训练及所担负的战略、战术任务不同。当然,士兵身着制服的不同以及武器装备的不同通常是区分不同种类部队的主要标志。一些轻步兵部队开始装备装填速度慢,但精度高的来复枪,而且,由于他们一般不用于对付骑兵的冲击,所以,轻步兵的来复枪上都不装刺刀。
18世纪上半叶,在战术思想上的第三种改进措施是,提高对同一类步兵的战斗队形控制使用。由于没有专门的长矛兵和滑膛枪手,部队形成战斗队形应该变得更简单。在实践中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是普鲁士军队,他们在反复、认真的训练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18世纪二三十年代,普鲁士军队与欧洲其他国家军队不同,它们所有的团都采用统一的训练体系。每个营包括8个排,每排是一个独立的火力单位。各个火力单位都要进行装填和射击训练,要求全营能达到每分钟进行5次齐射。由于木制的送弹棍不适应如此频繁的装填射击,很容易折断,于是普鲁士军队就用铁制送弹棍代替了木制送弹棍。另外,普鲁士军队还很注意训练的长期性,要求士兵在队形行进中保持很精确的步伐,这样,全营在行进中能保持排面整齐。当有许多部队在一起作战时,也要求它们能在行进中保持线式队形。为使各个营并列行进,保持一线,条令规定队列行进的速度较慢,每分钟75步。
普鲁士军队让每一列中的士兵肩并肩地挨着,各列之间的间距为5英尺。在战场上,一步一步地行进,反复使用这种技能以形成一个方阵,以抵挡骑兵冲击。但是,他们希望在战场上尽量不用这种愚笨的方法,因为当骑兵从后面冲击时,他们可以让后面几列的士兵向后转,快速地对来自后面的袭击作出反应。当然,普鲁士军队的严格训练,的确促使了部队在战场上展开成战斗队形的方法的改进。由于军队士兵成份相同,每个步兵团又都掌握了相同的技能,因此,在向战场开进途中,普鲁士军队将步兵编成二路纵队。每一纵队就是战斗中标准的两条战斗横队中的一列。在行进中,一个营接着一个营。这样,整个部队在前进时就已是保持着战斗队形,在战斗前,不需要再重新编成线式战斗队形。惟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他们的行进方向是朝向敌人部署的垂直方向时,各个营如何转动方向,才能形成营与营并列的、与敌方队形平行的线式战斗队形。
普鲁士军队的行军序列与作战时线式队形次序一致,每营以各排为单位,一个排紧跟着一个排前进,就像他们在横队中一样,成三列横队,每排有24名士兵组成并肩站立,两侧分别为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官。这种三列纵深的队形正面不足20码,纵深为4码。每营的8个排一个跟一个行进,但保持一定距离,各排间距离为20码,这个距离正好是一个排队形的正面宽度。当营停止前进时,各排作一个90°转向,这样,整个营就可以成一线式战斗队形了。因为,在行进纵队中,每排前后距离正好是一个排的正面宽度
这样,一个营行进纵队之长约为150码,变为战斗队形时,其正面也为150码。如果是一支有40个步兵营的军队,行军时就编成两个平行的由营组成的纵队,每一个纵队的长度约为2英里。部队要转换为战斗队形时,部队必须停止前进,然后所有的排都转个90°角。
为了使部队转过来后能面对敌人,普鲁士军队可能以两列并列纵队在预定战场的左侧行进,当先头营到达预定交战线的左端时,行军纵队右转90°继续前进,在整个纵队向与敌人部署平行的方向行进过程中,各排依次右转90°角,填补预先留出的各排空隙,形成线式战斗队形。第二线部署也同样先右转行进,在前一线部署的后面几百码的距离上,与第一线部署平行行进。当先头营到达预定交战线的右端时,所有各营停止前进,所有各排再向左转90°。这样,整个部队就面向敌人展开成了战斗队形
只要各排、各营熟练地掌握自己的行进技能,普鲁士军队就能采取这种行军方式,使军队在战场上形成像指挥官预先计划的战斗队形。迅速、准确地实施此种行进方式,普鲁士就能快速地进行部署,出人预料地、或在敌人还没准备好之前出现在敌人前面。当然,如果军队能够在与敌人线式战斗队形平行方向行进,那么部队展开的速度会更快。因为,指挥官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这种方法,当行进纵队行进到敌人前面时,所有各排只需转90°就行了。也就是说,部队不需要专门进行部署,部队只要停止前进,各排迅速转90°角就行了。因此,如果普鲁士的指挥官能够设计出这种与敌人线式队形平行的行进纵队,那么,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队就更容易实现在敌人准备好之前、或者预料之外展开成战斗队形。
军队构成所引起的伤亡变化
尽管由于近距离内的快速齐射对人员的杀伤力大大提高,但是,腓特烈大帝及其对手的军队在交战中,双方人员的伤亡比人们预想的要小。两个世纪以来,战争中的人员伤亡在不断减少。在三十年战争中,得胜一方的人员伤亡占其总兵力的12.5%,战败一方则为37.4%。这个数据与发生在100年以前战争中的人员伤亡比例不同,但是,我们不能以此得出什么结论,因为,这一数据缺乏可比性。
然而,如果对1649-1701年间发生的战争伤亡数据进行比较,就会看出一个明显变化。得胜一方的伤亡比例没有多大变化,仍然是12.6%;而战败一方的伤亡比例则减少为27.6%。虽然这个时期线式战术得到了广泛运用,以及在这个时期的后期,许多国家的军队都装备了刺刀,但这些都不是使伤亡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部队的严格训练、编制固定的常备军队的出现是主要的原因。因为训练有素、编制固定的常备军队,肯定要比三十年战争中缺乏训练的雇佣军队,更能经得住战败的考验。
1702-1763年,部队广泛装备卡座式刺刀。这个时期,战争中得胜一方的伤亡比例还是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为12.5%;战败一方伤亡比例略有下降,为21.9%。由装备带刺刀滑膛枪手组成的步兵,成份单一,是一种优于骑兵的兵种。战斗中失利后,其受到的损失会比以前的长矛兵和不带刺刀的滑膛枪兵要小。武器装备的变化,似乎是这个时期战败一方伤亡率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这个时期的军队在作战中,不再成集团式集中部署,而是以横队方式展开,这或许也是导致伤亡比例下降的一个原因。因为,获胜的一方,要想发现仓皇败退的敌人,必须进行较大范围的搜索,而且所发现的、可以对之攻击的敌人往往规模很小。 [ 注:加斯东·博达尔,《克列格列克西肯的军事历史(1618-1905年)》(维恩和莱比锡,1908年)。 ]
由训练有素、装备带刺刀滑膛枪步兵组成的常备军队,导致了在会战中战败一方伤亡比例明显减小。这个比例的减小,使得会战对双方军队的战术影响在变小,这应该会使军队会战的次数增多。道恩元帅对雇佣兵制度以来指挥官们对会战的态度,发表了简明的看法:“我认为,如果在一次会战取胜后所获得的优势,要比被打败后所遭受的损失,或者组织撤退所存在的危害要大的多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决定会战。”如果道恩元帅再考虑上对交战取胜可能性的估计,那他将会有更坚定实施会战的决心。 [ 注:克里斯托弗·达菲,《1740-1780年间奥地利帝国的武装力量》(纽约,1977年版)第144页。 ]
如果战败一方的伤亡损失下降的话,那么一个指挥官将更愿意冒险实施会战。即使对于获胜的一方,虽然不会再像以前会战中那样取得巨大的战术胜利,那他也应该更愿意实施会战。因为,就像大多数的赌徒在赌博时一样,在赔率相同的情况下,宁愿多次下小的赌注,而不会一次性下大的赌注。
与三十年战争中的指挥官们相比,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期间,不像马尔伯勒那样很少作战,他积极作战,也承受了一些失败。但是,正是通过积极、主动的频繁会战,腓特烈大帝成功地打破了敌人的后勤封锁战略,保住了重要的后勤供应基地,获得了重大的战略利益。
《率土之滨》新搭配体系解读
随着征服赛季的深入,尤其是在胜兵求战进一步优化之后,蜀关羽的出场率越来越高。在此,笔者想向大家推荐两支用蜀关羽和形兵之极搭配的队伍,供大家参考研究。
队伍配置
首先,笔者为大家展示两支队伍的基本配置。
队伍一
蜀关羽:胜兵求战+人中吕布
步诸葛:形兵列阵+绝水遏敌
弓诸葛:形兵之极+战必断金
队伍二
蜀关羽:谋定后动+人中吕布
步诸葛:草木皆兵+绝水遏敌
弓诸葛:形兵之极+形兵列阵
队伍分析
我们从大营说起,蜀关羽作为一个身兼输出与控制的优秀武将,主技能樊渊泅囚在一回合准备后,能稳定对距离5范围内的3个目标造成犹豫效果。190%伤害率加上40%发动率,本身就足够强大。在形兵之极加10%发动率的buff下,理论上满场发动四次樊渊泅囚的蜀关羽,有着极其强大的控制和输出能力。
对于中军步诸葛亮来说,依靠着诸葛锦囊的强力减伤和本身极高的谋略属性,为许多玩家青睐,但速度属性比较欠缺。在这支队伍中,并没有把眼光局限于诸葛锦囊的发动,而是借助形兵之极对中军40%的增伤和绝水遏敌的配合,充分发挥了其高谋略的能力,在阻止敌方恢复兵力的同时打出可观的伤害。
形兵之极为前锋提供四回合50%的减伤效果,配合弓诸葛亮明其虚实的稳定控制效果,足以保证整支队伍在前三回合中良好的生存环境。
通过简单的分析,三个武将的定位也就很明确了:蜀关羽主力输出兼控制,步诸葛亮辅助输出并提供减伤,弓诸葛亮则在强力控制的同时保证生存环境。
两种搭配中,都各自有亮点,其中胜兵求战的减少准备回合在高发动率的前提下,效果显得极其突出。而谋定后动则能够保证蜀关羽有更加安全的输出环境,并且可以对队友的四维属性提供加持。
草木皆兵虽然没有战必断金稳定的控制能力,但是可以进一步提升整支队伍的输出能力,同时恢复效果也能够增强队伍的续航能力。
改进建议
但是,以上搭配中,仍旧存在着待商榷之处。例如:形兵之极和形兵列阵的契合度有多高?
形兵列阵更新之初,笔者就曾考虑过二者的冲突性。但实际上看来,虽然都是指挥战法,但是相同类型的效果仅仅出现在对于前锋的减伤上。
形兵之极——前锋前四回合减伤50%
形兵列阵——前锋全八回合减伤25%
从战报里也能看出,先发动的减伤效果会导致后者无法施加。在减伤效果冲突之后,形兵列阵的作用是为步诸葛亮提供诸葛锦囊的先手效果,以及使距离2的蜀关羽普攻可以打到敌方前锋。
我们之前提到,步诸葛亮在这里的主要作用,并不在于诸葛锦囊的效果,而在于高谋略带来的输出效果。而对蜀关羽来说,加1攻击距离不仅意味着可以普攻到敌方前锋,也意味着关羽会吃到敌方的反击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形兵列阵的先手效果,可以通过步诸葛亮携带合众、疾风迅雷等技能来实现。或者可以放弃步诸葛亮的先手,而采取草木皆兵+绝水遏敌的搭配来提升输出能力。而蜀关羽则可以舍弃普通攻击,依靠樊渊泅囚和人中吕布等战法进行输出。
以上便是笔者关于蜀关羽搭配的分析,同时笔者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思路,欢迎大家进行探讨,共同进步~
好了,关于“形兵列阵技能”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形兵列阵技能”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